在动植物理化检测中,氨基酸组分、脂肪酸组分和有机酸组分的分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分析对于理解生物体的营养组成、代谢途径、食品质量控制以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都至关重要。
氨基酸组分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不同种类和比例的氨基酸决定了蛋白质的特性和功能。在动植物检测中,氨基酸组分分析可以用来评估食物的营养价值(如评价蛋白质的完整性)、监测饲料的质量、研究生物体内蛋白质代谢情况以及在医药领域鉴定活性成分等。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
指标 |
方法 |
标准 |
样品要求 |
用量/g |
|
水解氨基酸组分 |
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胱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赖氨酸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付迪,沈艳红,宛燕飞,张力,徐志珍,张文清,夏玮.OPA-FMOC在线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甘露聚糖肽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
鲜样/烘干样 |
0.5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赵文琦,夏菲,第五文博等.5种高山蔬菜的氨基酸含量分析及营养评价 |
||||
游离氨基酸组分 |
丙氨酸、精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胱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牛磺酸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卫阳飞,宋海,岳国仁,张宏曦,李彩霞.6种葡萄籽中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及比较[J].食品与机械,2018,34(09):77-82. |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赵文琦,夏菲,第五文博等.5种高山蔬菜的氨基酸含量分析及营养评价 |
脂肪酸组分
脂肪酸是构成脂质的重要成分,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它们对生物体的能量储存、细胞膜结构和信号传导等有重要作用。在动植物检测中,分析脂肪酸组分有助于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如区分有益心脏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与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饱和脂肪酸)、评估油料作物的质量、研究动物脂肪沉积规律以及在医学上作为某些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等。常用的分析技术有气相色谱法(GC)和GC-MS。
指标 |
方法 |
标准 |
样品要求 |
用量/g |
酪酸、羊油酸、羊脂酸、羊蜡酸、十一酸、月桂酸、椰油酸、肉豆蔻酸、肉豆蔻油酸、十五烷酸、十五烯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碳酸、十七烯酸、硬脂酸、反式油酸、油酸、反亚油酸、亚油酸、花生酸、γ-亚麻酸、花生油酸、a-亚麻酸、二十一碳酸、11,14-二十碳二烯酸、山嵛酸、二十碳三烯酸(EETS)、芥酸、顺11,14,17-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甲酯、二十三碳酸、顺13,16-二十二碳二烯酸、木蜡酸、二十碳五烯酸(EPA)、顺-15-二十四碳一烯酸(神经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
气相色谱法 |
GB 5009.16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
鲜样/烘干样 |
2 |
有机酸组分
有机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乙酸等,它们在生物体内参与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调节以及作为信号分子等多种生理过程。在动植物检测中,分析有机酸组分有助于评估食品的成熟度和新鲜度(例如,水果中的有机酸含量随成熟度变化)、监测发酵过程(如乳制品和酒精饮料中的有机酸)、诊断植物病害(某些病害会导致特定有机酸含量异常)以及环境监测等。常见的分析手段也是HPLC和GC-MS,根据有机酸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指标 |
方法 |
标准 |
样品要求 |
用量/g |
|
大分子有机酸组分 |
酒石酸、乳酸、苹果酸、柠檬酸、丁二酸、富马酸、己二酸等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GB 5009.15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有机酸的测定 |
鲜样 |
2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GB/T 40179-2021 植物中有机酸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
||||
小分子有机酸组分 |
乳酸、乙酸、丙酸、丁酸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白杰,李德芳,陈安国,李建军,黄思齐,唐慧娟.HPLC 法测定红麻青贮饲料中的有机酸 |
5 |
技术说明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原理:HPLC是一种在高压下操作的液相色谱技术,它利用泵将含有样品的流动相(通常是溶剂)以高速通过填充有固体吸附剂的色谱柱。由于样品中各组分与固定相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使得它们在柱内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应用:HPLC非常适合于分离和分析不易挥发、热敏感或者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化合物,如多肽、蛋白质、核酸、多糖、药物、有机污染物等。
特点: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快速分析等优点,是复杂混合物分析的有力工具。
气相色谱法(GC)
原理:GC是基于样品组分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情况下,经过加热转化为蒸汽状态后,在固定相(涂覆在固体支持体上的涂层)上进行分配平衡,由于不同组分分配系数的差异实现分离的技术。
应用:主要用于分析小分子、易挥发、热稳定的化合物,如轻烃、环境污染物、溶剂残留、农药、脂肪酸等。
特点: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是挥发性有机物分析的首选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原理:LC-MS结合了液相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度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定性能力。样品先通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随后进入质谱仪进行离子化和质量分析,从而实现对复杂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结合了液相色谱(HPLC)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MS)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分子量及结构信息的优势。相比单独使用HPLC或GC,LC-MS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分析范围广:LC-MS可以检测几乎所有类型的化合物,无论是挥发性还是非挥发性,小分子还是大分子,甚至蛋白质和多肽等生物大分子。
分离能力强:即使在色谱上未完全分离的混合物,通过LC-MS的特征离子质量色谱图也能分别给出它们各自的色谱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结果可靠:LC-MS可以同时给出每一个组分的分子量和丰富的结构信息,提高了定性分析的准确性。
兼容性好:LC-MS克服了传统HPLC与MS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使得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成为可能,无需将样品转化为气态即可直接进行分析。
操作简便:现代LC-MS设备通常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的特点,减少了人工误差,提高了分析效率。
应用广泛:LC-MS在药物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临床诊断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样本采集
1. 确定采样目的和对象
在开始采集之前,明确你的研究目的(如物种多样性调查、遗传分析、污染监测等)和所需采集的植物部位(如叶片、根、花、果实、枝条等)。
2. 选择采样地点
根据研究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地点。考虑地理、生态环境、植被类型等因素,确保样本能够反映目标区域的特点。
3. 采样时间
有些研究对采样时间有特定要求,如开花期、结果期或特定季节。确保在最佳时期采集,以获取最符合研究目的的样本。
4. 采样工具准备
准备适当的工具,如剪刀、镊子、标签、记录本、塑料袋或纸袋(用于保存样品)、GPS定位器(记录采样点位置)等。
5. 采样方法
随机采样:适用于需要统计总体特征的研究,通过随机选择采样点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系统采样:在已定义的路径或网格上定期采样,适用于环境梯度变化的研究。
判别采样:根据特定标准(如植物大小、健康状况)选择样本,适用于特定问题的研究。
全数采样:在小范围内或个体数量有限时,可能需要采集所有个体。
6. 样品处理与记录
标记与记录:每份样品都应该立即做好标记,记录采集时间、地点、环境条件、采集者信息等。
保存与运输:根据样品类型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干燥、冷藏或固定,以防止腐败或变质。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其原始状态。
伦理与法规: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尤其是对于受保护的植物物种,需获得必要的采集许可。
7. 后续处理
回到实验室后,根据研究目的对样品进行进一步处理,如清洗、分选、干燥、制片、DNA提取等。
点击进入【学院】查看动/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运输。
样本要求
采集的样品,均应在短时间内进行分析检测,如不能及时分析检测的则需要进行处理和保存,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是:环境干燥、温度较低、避免光照、密封保存。
鲜样:取样后立即放入用于包装样本的铝箔或冷冻保存管(提前进行编号)并放入液氮速冻,-80℃超低温冰箱保存,足量干冰邮寄运输,避免反复冻融。
烘干样:取样后用柔软湿布擦净,不应用水冲洗。尽快晾干并将样品置于105 ℃的烘箱中烘 15min以终止样品中酶的活动。经过杀青之后,应立即降低烘箱的温度,维持在70 ~80℃,直到烘至恒重。若测定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应注意金属器械的污染问题,以防干扰。
汉广提供“一站式”检测服务,您只需要提供样本原样,汉广会严格按照国标或行标,进行样本前处理、指标检测,数据统计、报告编写等工作,减少科研工作者的工作量。
取样前,请与业务经理沟通您的检测需求,确认样品类型以及寄样方式,以免影响检测数据的真实性,造成时间及成本的损失!
服务流程
检测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