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是一种常用于检测动/植物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分析技术。这种方法结合了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检测能力,能够有效地分离和定量分析复杂样品中的多种化合物。
指标 |
方法 |
标准 |
竹桃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GB 31660.1-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大环内酯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
罗红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北里霉素、交沙霉素、竹桃霉素、螺旋霉素-I、红霉素 |
GB/T 23408-2009 蜂蜜中大环内酯类药物残留量测定 |
|
螺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 |
SN/T 1777.2-2007 动物源性食品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测定方法 |
|
阿维菌素 |
GB 23200.2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GB 23200.1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果和蔬菜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 |
1.样品制备:按照前处理方法,从动植物样本中提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色谱条件优化: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调整色谱参数,确保良好的分离效果。
3.质谱条件优化:确定母离子和子离子的选择,设置SRM参数,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4.标准曲线建立:使用标准品建立校准曲线,用于定量分析。
1.为避免基质效应,应进行充分的样品净化。
2.定期校正仪器,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1.有机杂质:这些通常来自药物的制备和贮存过程中的副反应产物,或者是原料中的杂质。
2.残留溶剂:在药物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可能残留在最终产品中。
3.手性化合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可能存在的对映体,如果没有适当的分离手段,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1.样品前处理:通过适当的样品前处理步骤,如固相萃取(SPE)或液液萃取,可以有效地去除或减少有机杂质和残留溶剂的影响。
2.选择性检测:使用特定的色谱条件和质谱检测参数,可以提高目标分析物的选择性,减少非目标物质的干扰。
3.多重反应监测(MRM):利用质谱的多重反应监测模式,可以提高分析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减少背景噪声和干扰。